近日,我国多地经历暴雨,面临洪涝灾害的威胁。灾情牵动人心,当遇到洪涝等灾情时,掌握科学的应对方法至关重要,同时还应高度重视及预防因洪涝而导致的次生灾害。
中医药在对洪涝后可能发生的疾病的防治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环境恶劣、物资紧张的灾区,中医药应对灾情所需物资较为简单,治疗方法简便易行,更利于在灾区推广。这些难能可贵的实践经验,可以为洪涝灾害后可能出现的疫情和群体疾病防控提供参考。水患后由于卫生条件骤降,导致食水大量污梁,细菌等病原体大量滋生,从而导致一系列胃肠疾病。合理饮食,预防洪涝灾害后胃肠疾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牢记“三不要”①不要吃腐败变质食物。暑季食物容易变质霉变,霉变常见感染禾谷镰刀菌。②不要吃水淹死的家禽、家畜对洪水淹没过的食品,如糕点、饮料、汽水、啤酒等、要严格按食品卫生要求处理,严防食物中毒和疾病流行。③不要喝生水如有条件,可进行饮用水的消毒,或钻打深水井。
【资料图】
2.听从“四建议”①建议适当食用生蒜瓣,每日2~3次,每次1~3瓣,或将大蒜瓣放入菜食之中食用。②建议适当食用花椒,每日2次,每次0.5g(约20粒),可煮水或开水泡服,可预防传染病及肠道寄生虫。③建议适当食用马齿苋、绿豆,可煎汤饮用,对防止感染有一定作用。④建议痢疾患者适当禁食,待病情稳定后,予清淡饮食为宜,忌食油腻荤腥之品。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也是人体对抗洪水中病原微生物的第一道防线,但是在抗灾过程中,常有皮肤外伤,破坏了“防线”的完整性,造成细菌、病毒乘虚而入,引起以局部红肿热痛为主要表现的丹毒、蜂窝织炎和以手、足、口部皮疹为主要表现的手足口病。洪灾过后,气温和湿度都较高,极易发生足癣、股癣等真菌性皮肤病,趾缝间、腹股沟等皮肤褶皱不易保持干燥的地方,会造成红斑、脱屑、瘙痒等症状,更有甚者,会在家庭成员内部传染。对于洪灾后常见的皮肤病,预防重于治疗。
洪涝灾害后皮肤病的预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经历过洪水浸泡后,应使用干净的水源清洗皮肤,并保持干燥。
2.已经出现的破溃伤口,应保持局部清洁,有条件的尽快开展覆盖可疑病原菌的抗感染治疗。
3.对于因过敏产生的皮肤病,应尽快脱离过敏原的直接接触,这是最佳选择。
4.若出现传染性的皮肤病(如脓疱疮筹),应有意识隔离患病者与未病的家属,同时消毒相关衣物、床铺等。
5.及时驱蚊虫,防止蚊虫类叮咬引发的皮炎,可使用蚊帐、蚊香等防蚊虫的物资,喷洒灭虫剂杀灭室外蚊虫,室内灭蚊则应采用氯氰菊酯或溴氰菊酯等对人体影响较小的驱蚊剂,此外,清除居住点周边的积水,可遏制蚊虫幼虫的生长。(via 北京中医医院)
来源:北京12320在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