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关注  >  正文

今日看点:瞄准健康管理新机遇
2023-04-07 08:44:36 中国银行保险报

近年来,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健康消费需求日趋增强,医疗保险需求不断提升,健康险市场发生深刻变化。尤其随着重疾险大范围普及和短期百万医疗险狂飙猛进,市场需求快速转变,健康管理服务的重要性越发凸显。

如何拥抱变化,把握健康险发展新机遇,已成为行业共同关注的方向。日前,《中国银行保险报》记者就相关话题专访了慧择控股保险执行总裁蒋力、平安健康保险总精算师丁雯。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需求端:从“要我买”到“我要买”

随着我国老龄化加剧,亚健康、三高、结节等人群以及慢性病比重增加,疾病呈年轻化。近十年,各年龄层消费者健康观念都在加强,健康保障需求越来越清晰。

亚健康、慢性病、常见疾病客户在保险承保领域被称为非标体客户。“由于缺少非标体经验数据和差异化评估标准,健康险产品供应既往更多考虑标准体客户需求,非标体客户往往难以通过核保。实际上,非标体客户保险需求庞大,而且他们的体况也可分级考虑,并非所有非标体客户都是高风险客户。”蒋力表示。

疫情防控期间,看病难住院难的切身体会,让很多人认识到健康保障的重要性,对就医体验也有更高期待。但我国医保体系以基本医保为主导,存在低门槛、广覆盖特征,个性化需求难以通过个人资源得到满足。

“谁能有效识别非标体人群风险,且通过前置干预和过程管理将风险降到最低,势必会在健康险赛道上走得更远。”蒋力表示,部分客户寄望于商业险,除了通过保险产品转嫁经济风险外,还延伸至满足健康管理服务需求,希望保险公司提供诊前健康预防管理、诊中就医体验和诊后康复的完整方案。基于此,客户购买健康险产品的逻辑逐渐从保险销售人员“要我买”,变成客户自发“我要买”。

此外,随着客户线上消费习惯的养成,保险从投保前到承保后的服务都要更加适配线上模式。“率先开启有效在线数字化转型平台,未来将赢得新一轮竞争优势。”蒋力指出。

供给端:从保疾病到保健康

社会变迁以及客户行为习惯、健康状况的变化会映射到方方面面。对保险公司而言,顺势调整保险产品供给或服务,才能真正做到“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更有效传递保险的善意。

从当前市场来看,多数健康险产品注重事后理赔,未深度参与客户事前疾病风险预防和事中或事后疾病康复管理,无法有效获取并留存客户,未能降低保险赔付概率及风险,这也让客户对产品的感知力降低。

尤其在经历短期医疗险停售、隔离津贴险赔付困难等问题后,消费者对医疗保险的保障周期、承保公司在医疗险领域的长期稳定经营实力有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发力创新长期医疗险(费率可调型)成为医疗险市场新趋势。

艾瑞咨询发布的《中国百万医疗险行业发展白皮书》预计,百万医疗险保费规模有望在2025年达到2010亿元,2016-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80%,发展空间巨大。

日前,结合市场需求与客户痛点,平安健康险与慧择保险经纪联合推出长相安长期医疗保险产品。据悉,该产品主险保证续保20年,产品停售仍可续保,且家庭共享免赔额;此外,能为客户提供日常健康管理保障,深度参与客户事前疾病风险预防和事中或事后疾病康复管理。

“相较于短期医疗险,长期医疗险能更好满足消费者长期保障刚需,解决短期医疗险‘稳定性’较差的问题。”蒋力说,双方将发挥各自优势,提升产品竞争力和风控能力,为客户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险服务。

迈向健康保险服务时代

近年来,监管部门持续引导加大长期医疗险供给。2020年4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长期医疗保险产品费率调整有关问题的通知》,通过细化费率调整相关规定,解决困扰长期医疗险发展的制度障碍,引导险企开发销售长期医疗险产品。新版《健康保险管理办法》则为保险公司开发长期医疗险(费率可调型)提供政策支持。

“随着政策进一步支持,长期可调费医疗险上市并得到较好反馈,反映人们对长期医疗健康保障的需求日益增长,也反映产品供给侧具有日益强劲的产品设计能力、运营能力和风控能力。”丁雯表示。

丁雯指出,长期来看,商业健康险趋向于逐渐从金融产品属性向健康保障和医疗服务方向发展,各商业健康险经营主体正在加速医疗健康生态领域的拓展与深耕,医疗资源方面的整合能力将是商业健康险公司的制胜关键。

同时,随着老龄化加剧,以及现代化、城镇化进程相伴的生活方式的转变,疾病风险尤其是慢性病风险整体提升。

“未来应加强商业健康险公司专业化经营,在大健康生态领域积极作为,着力发展‘保险保障+健康服务’模式,优化产品结构,促进产品差异化,形成预防导向、一体化、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体系,促进商业健康保险高质量发展。”丁雯说。

热门推荐